移動一千兆位元組的資料
今天收到朋友轉寄來的一封昇陽CEO Jonathan 發表的"移動一千兆位元組的資料",閱讀之後深深感覺網際網路在有的時後也不是真的如許多人想的一般無所不能,現在許多企業當看到某些公司透過網路精神的融入,提昇了公司的獲利能力,在沒去深入的瞭解下,便覺得自己公司的產品若也能和網路服務掛勾,應該也同樣具備能讓產品銷售能力的幫助,在這個假設下,往往乎略了產品本身功能加強的重點,而認為花費心思努力讓原本不成功的產品能在披上網路服務的外衣後就能使產品在市場上改頭換面。 相信到頭來,這樣的思維是不會成功的。 網路的確創造了許多以前不可能發生的奇蹟,現在我們很容易可以找到那有家好吃的餐廳,那有免費的音樂會可聽,那有便宜的產品拍賣,但要在網路上賺錢,就一定要將想法及思維切換到網路環境的使用者心態,網路使用者在目前許多免費隨手可得的資訊服務下,對於要付費的資訊服務是用比平常更高的標準來評定是不是值得付費,所以現在只有能讓他們覺得"值得"的服務他們才會肯掏腰包來付費使用,什麼是"值得"的服務呢!? 我相信還沒成功的人都還在摸索這個答案.. 但我相信只要掌握"已利而利人"的原則,便八九不離十了..
該篇文章的原文
該篇文章的原文
作者 Jonathan Schwartz
在最近的一場演講中,我主張從舊金山傳送一千兆位元組的資料到香港,用帆船會比透過網際網路來得快。
有很多人問我 「這怎麼可能?」 之類的問題,所以我列出計算方法。(事實上,我是受過訓練的數學家,但這並不保證我後面的計算中不會出現位數錯誤的問題。因此如果我有計算錯誤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Petabyte 是一千 TB,也是一百萬 GB,或十億 MB,或者八十億 Mb。到目前為止,各位都了解嗎?
所以如果您的網際網路連線速度為每秒 512 Kb ,這在美國已經算是相當快的(雖然以韓國等國的家用頻寬而言,這算是比較慢的),傳送 1 PB 資料的時間需要 160 億秒,相當於 2 億 6 千 6 百萬分鐘,或 507 年。您開帆船到香港的速度應該比它快吧? 如果速度提升到 1 MB ,只要將時間除以二。即使速度提高到 100 Mb (大概是我看過的一般業者中最快的) ,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如同 Hal Stern 曾告訴我的一句話「絕對不要小看載滿存檔資料並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旅行車所提供的頻寬。」 現在您應該了解為何對於許多企業而言,磁帶儲存方式仍是紀錄、彙整、傳送或儲存大量資料的理想選擇。從監視錄影到交易資料,一卷標準磁帶的容量是 500GB (目前),而且可輕鬆放入紙箱交由快遞隔夜送達目的地。
以磁帶做為存檔格式的另一個主要優點:在不使用資料時,不會消耗電力。請想像 1 PB 的資料在最具能源效率的磁碟儲存設備上運轉。(以下數據供您參考, 1 PB 使用中的磁碟儲存量相當於 40 部以上的 Thumpers (Sun Fire X4500 伺服器),每一部耗用千瓦以上的電力,而且重達 150 磅,要放在帆船上或用快遞寄送都有點吃力。) 若要隨時取用資料,磁碟機必須保持運轉並散熱。磁帶則沒有這樣的需求。
沒有任何產品適用於所有用途,而磁帶並不適用於許多用途(例如近線儲存)。但它在某些值得注意的先進、高效能電腦運算應用,以及社交網路及內容蒐集網站中(他們根本不在乎每天收集好幾TB的資料),仍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磁帶存檔不僅適用於採用大型主機的銀行或電信業(雖然我們也很專精於大型主機)。
因此,至少在目前,以帆船傳送 petabyte 的資料,比用網際網路來得快(至少以我們大多數人能夠使用的頻寬而言)。
這是我們重新採用 DVD Solaris 軟體計畫的另一個原因。對許多人來說,透過傳統郵件(免費)直接獲得 4 GB 的 DVD ,遠比透過下載中心慢慢下載來得有效率。(我要為先前 DVD 寄送速度過慢而道歉,我們沒有把這件事做好,但希望我在撰寫這篇文章時已有改善。)
我不會去想說要如何移動 zettabyte (十億兆位元組)。
Jonathan Schwartz
執行長兼總裁
Sun Microsystems, Inc.
ceo@sun.com
留言
一般人會有一千兆位元組的資料嗎?有一千兆位元組資料的人會用什麼樣的線路?反過來說,如果一般人所使用的線路無法有效運送這麼多資料,那一般人也不會有帆船吧?
他這是設下一個思考陷阱給人跳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