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真是奇妙 --- 隱身術


章魚能快速控制體內黑色素來偽裝附近的顏色,但能這麼厲害,還真讓人驚嘆...

以下截取自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5566175 的文字
墨魚與其頭足類親戚章魚與烏賊可說是動物界的偽裝高手,研究偽裝已超過三十年的米國麻州海生實驗室資深科學家漢隆相信已經找到頭足類動物施行偽裝魔法的理論,漢隆先生認為以上可以說明美洲大螽斯與大貓熊施展的偽裝型態,對於偽裝世界的多樣化來說,有效欺矇天敵的偽裝方法可能有限,說到一個人的志向還真是要有淵源,漢隆先生在十八歲時曾去到巴拿馬,展開人生第一次的浮潛,退伍後即進入邁阿密大學研究所專研頭足類動物的偽裝本能,這段期間他不斷往來於世界各地的沿岸珊瑚礁,漢隆教授在潛水過程中使用光譜儀進行水中光線與動物反射光的精確測量之後發現,頭足類動物不只會模仿海床與珊瑚礁的顏色,有時候,它們也會讓肢體攤平, 並像海草一樣隨著海流或伸展或蜷縮。

漢隆教授有時會觀察章魚表演他自稱為「移動岩石特技」的花招,所謂「移動岩石特技」是指章魚們偽裝成岩石外型,以低於波光的速度移動於海床,所以天敵動物很難察覺其移動狀況,漢隆教授與其同事就常常被這些頭足類動物愚弄,令人驚訝的是,章魚在夜間也會利用偽裝躲過海豚與其他掠食者,相關的紀錄片可以在網海上找到,除了紀錄頭足類動物的種種偽裝之外,漢隆教授也研究動物如何進行偽裝,他在實驗室觀察到頭足類動物的碩大眼睛與主要用於處理視覺訊息的大腦之間有直接關聯,這些大眼濕滑動物透過大腦到皮膚的密集神經網絡控制偽裝行為,墨魚可以使用許多招數來改變外型,例如皮層可以經由腫脹與收縮以改變反射光的顏色,與此同時,它們也會控制數百萬個充滿色素的器官,以致於讓皮膚像鬆餅一樣平坦。

說到這裡,果然又牽扯到奇妙的仿生學,米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教授湯瑪斯就受到漢隆教授研究感召,創造出可以隨著水分漲縮而改變顏色的薄膜凝膠,以頭足類動物皮膚的複雜性來說,漢隆教授推測這種動物也善用針對外界訊息作出快速判斷的心理捷徑,經由檢視數千張影像與實驗,漢隆教授最後將頭足類動物的偽裝型態分為三種:第一、與背景一致的色彩,第二、順應多變環境之斑駁型態,第三、瓦解身體外型的型態(據說章魚也可以偽裝成西洋跳棋棋盤),這項發現可以類推至其他動物的偽裝行為嗎(事實上,愚弄天敵的方式應該很基本)?預知詳情,請上紐約時報網站瞧瞧唄。


相關報導 : http://www.nytimes.com/2008/02/19/science/19camo.html?_r=1&8dpc=&pagewanted=print&oref=slogin

另外在科學家發現章魚智力驚人“過於有頭腦”,轉貼自人民網的文章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生存著約100多萬種動物,它們同人類一樣,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天條”。一些動物將自己的形態裝扮得與外界環境中的物體惟妙惟肖,以逃避敵害,保護自己的生存和物種的繁衍。

  而章魚就是這方面的高手,為了避開“獵食者”的捕殺,章魚除了運用我們熟知的擬態偽裝術、舍“腕”保身術外,最近,美國科學家還在印度洋海域發現會用兩足“走路”逃生的“高智商”章魚。該發現發表在新一期的權威學術刊物《科學》上。

  能擬態成海蛇、獅子魚、珊瑚,還會兩腳走路

  擬態,是指動物根據周圍的環境改變自己的“裝扮”來逃過天敵或捕獲獵物的一種方法。在自然界,動物的擬態本領可謂是千奇百怪。在非洲的叢林裡有一種非常奇特的小鳥,它的擬態本領令人驚嘆不已,當它落在樹枝上時,張開雙翼,酷似五個美麗的花瓣,它的頭部如同鮮艷的花蕊,這種巧妙的偽裝,不僅可騙過巨鷹的襲擊,而且還能輕易地捕捉到受騙上當前來“採蜜”的愚蠢小昆虫。但如果和“偽裝大師”章魚相比,這種小鳥的擬態術似乎要稍遜一籌。

  章魚不僅可連續六次往外噴射墨汁,而且還能夠像最靈活的變色龍一樣,改變自身的顏色和構造,變得如同一塊覆蓋著藻類的石頭,然后突然扑向獵物,而獵物根本沒有時間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章魚能利用靈活的腕足在礁岩、石縫及海床間爬行,有時把自己偽裝成一束珊瑚,有時又把自己裝扮成一堆閃光的礫石。澳洲墨爾本大學的馬克·諾曼,在1998年於印尼蘇拉威西島附近的河口水域發現一種章魚能迅速擬態成海蛇、獅子魚及水母等有毒生物,避免攻擊。

  科學家驚奇地發現,海洋生物中章魚竟能以步行的方式在海中移動。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克裡斯汀·赫法德及其研究小組在最近的《科學》期刊中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在印度洋記錄章魚移動的影片中,意外發現有些章魚竟然會以兩隻腳的姿勢行走在海床上。

  在印度尼西亞熱帶海域拍攝到一種名為瑪京內特斯的章魚,體積約蘋果大小,在面對危險或遇到潛水員時,這種章魚會把八隻“爪”中的六隻向上彎曲折疊,做出椰殼的模樣,而剩余的兩隻“爪”就會站在海底地面上,偷偷地向后挪動,像會移動的小椰子,以倒退跨步走的方式逃難,姿勢很是滑稽。另一種像核桃大小的艾庫利特斯章魚也會以雙足行走,不過其它六足則伸展向外,模擬成海藻的外觀。

  研究小組在分析它們為何選用“兩足”走路的運動方式以及為什麼會模仿椰子這種陸上植物時,發現以兩腕足走路的速度遠超過運用八腕足,前者最快速度約為每秒0.14米。赫法德在接受《自然》雜志採訪時指出,瑪京內特斯章魚會模仿成椰子可能和附近海床上有豐富的椰子掉落有關。

   章魚有三個心臟,兩個記憶系統,大腦中有5億個神經元。

  最初,赫法德觀察到章魚這種“雙足走路”的樣子時很震驚,因為至今為止,他們還沒有發現過任何海底生物用“雙腳”走著前進。

  而且在動物界中,科學理論認為隻有兩種構造才能促成“雙足”移動現象發生,一種是擁有堅硬的骨骼和可自由伸縮的骨骼肌的物種,另一種則是有關節來協調它們的肢體運動,使之行走。

  顯而易見,章魚的腕足並沒有關節,也沒有什麼骨胳或骨胳肌,但它卻做到了這一點。生物學家們認為,章魚的這種腕足活動方式非常獨特,它的偽裝“功力”的確需要一點點“腦筋”。但章魚腕足內僅有少數神經至腦部,它是如何能夠自由伸展並能擺出許多意想不到的例如椰子、海藻等姿勢的呢?

  多年從事章魚研究的專家吉姆·科斯格羅夫指出,章魚具有“概念思維”,能夠獨自解決復雜的問題,正是此種能力使其具有用兩足行走的本領。吉姆·科斯格羅夫在法國《費加羅雜志》上撰文稱,章魚是地球上曾經出現的與人類差異最大的生物之一。章魚有很發達的眼睛,這是它與人類唯一的相似之處。它在其它方面與人很不相同:章魚有三個心臟,兩個記憶系統(一個是大腦記憶系統,另一個記憶系統則直接與吸盤相連),章魚大腦中有5億個神經元,身上還一些非常敏感的化學的和觸覺的感受器。這種獨特的神經構造使其具有超過一般動物的思維能力。

  科學家發現,章魚能夠獨自解決復雜的問題,具有所謂的“概念智力”。擬態

  科學家曾對章魚進行過一個測試:科學家往水中放了一隻裝著龍蝦的玻璃瓶,但瓶口被軟木塞塞住。章魚圍繞這隻瓶子轉了幾圈后就用觸角將其纏住,然后通過各種角度,用觸角撥弄軟木塞最后將其成功拔掉,得以飽餐一頓。研究認為該實驗表明章魚能夠獨自解決復雜的問題,即具有所謂的“概念智力”。科學家們經過進一步研究還發現,章魚自出生之時起就獨居。小章魚隻需極短的時間就能學會應有的本領,並且與大部分動物不同,小章魚的學習不是以長輩的傳授為基礎。雖然它們的父母遺傳給了它們一些能力,但小章魚通過獨自學習捕食、偽裝、尋找更好的住所來發展自身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過於“有頭腦”的章魚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不安。

  赫法德說:“這次發現大大豐富了人類對章魚行為的認識,而且還很有啟迪作用,因為這証明了章魚完全有可能還用其它方式走路,或者海底還有其它動物也可以雙足走路。”此外,了解章魚究竟如何控制、協調其它的八個柔軟腕足,有利於幫助工程師設計出更靈活動作的機器手臂或不需要大腦的機器人。

  不過,看來過於“有頭腦”的章魚也使有的科學家感到了不安。千萬年過去了,章魚家族變得越來越聰明,有的章魚能夠分泌出一種足以把人殺死的超強毒素,有的章魚(如深海章魚)的吸盤則變成了發光器官以吸引獵物……

  儒勒·凡爾納夢見過它:一種被稱之為奧克托普斯的龐大章魚統治著從加利福尼亞到日本的北太平洋沿岸水域。在美國大片“黑客帝國”中,有一個鏡頭大家或許都記得,錫安城的戰士們在返回飛船中時,遭到了成群的智能章魚的襲擊,它們“手腕”既狠又准,殺傷力極強。也許好萊塢的編劇大師們也看到了章魚的特殊潛力,這也無怪乎有人預言:潛伏的章魚正等待著自己的統治時期的到來。

留言

熱門文章